史延春:传承与创作是我的艺术宿命
史延春,雕塑家,山西彩塑技艺非遗传承人、史氏彩塑第四代传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国雕塑院宗教雕塑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院长。历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云冈石窟、大同华严寺、五台山殊像寺、长治法兴寺、北京延寿寺等国家重点文物单位及宗教部门的传统彩塑研究、复制与创作项目。2009年加入中央美院“中国古代雕塑复制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建构”国家课题组。作品《布袋和尚》获第18届韩国美术国际大展特别奖;《菩萨立像》入选“首届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获优秀奖;《观音大士》荣获2015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弘愿如海》入选“新态•2015太原国际双年展”;《思惟菩萨》等作品被中国泥人博物馆收藏。
传承与创作是我的艺术宿命
史延春
作为传统技艺的衣钵传人,认真理顺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深刻理解,精准把握传承的脉络与创作的方向,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对手艺的传承有着一条规范而严谨的路径,而创新则往往是突破既有的规范,形成自己的特色。
同大多数从事传统艺术的艺术家一样,我本身既存在于彩塑技艺非遗传承的系统之中,又有着艺术家独立创作的能力与热情。那么非遗的继承与艺术创新之间如何协调呢?对这种关系的探究,正是对传承与创新的一次有益思考。
《华严三圣像》泥彩塑(复制)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同华严寺
多元 传承
我出生于辽宁黑山一个民间艺术世家。曾祖父史广和是清末辽西地区的著名民间艺人,擅长寺观彩塑、壁画艺术。祖父史宝海悉得家传技艺精髓,博学健谈,以艺养身,终其一生。我从小跟随祖父和父亲临习彩塑、壁画技艺,逐步培养起了对传统彩塑艺术的兴趣。
传统彩塑尤其是宗教彩塑的技艺,清末开始逐渐走向衰败,到了近代,不管是技法还是艺术水平普遍低俗,如法者,寥若晨星。我就是在这么一个历史的节点接上了这个衣钵。
学艺之初,我祖父已年近70岁,家父在传承祖业上遇到历史特殊时期,技艺传承几乎中断,况且那时候艺人手上可参照学习的资料非常稀缺,因此,使得我在那个阶段不够理解传统彩塑艺术的本质,更无法探究其历史渊源。
《菩萨立像》泥彩塑(创作)
1998年,应山西长治文物主管部门之邀,家父和我在国保单位长治法兴寺探索性地复原了一尊宋代风格的彩塑圆觉菩萨像,从此开启了我悟道传统的“中国彩塑艺术的寻根之旅”。
山西素有“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散布于境内各处历朝寺观中的彩塑造像多达13000余尊,上迄唐宋下至明清,涵盖了1100多年间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构成了一条完整而系统的中国传统彩塑造像艺术脉络。
《思惟菩萨》泥彩塑(创作)中国泥人博物馆收藏
自此,使我从家族技艺的小传承,转变为以历代经典艺术作品为师的大传承关系。后者的文脉要强大得多,其依托的不是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而是研学历代经典古塑,这已经超越了非遗的家族传承层面,转变成了文化遗产的物态传承、多元传承的关系。
这种多元还包括去美术专业院校学习深造的经历,2006年我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在美院学习过程中还应邀参加了中央美院袁运生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雕塑复制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建构”课题组,之后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随吴为山先生做访问学者。
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我不断发现探索研究各地古代彩塑造像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手法,汲取前人积累的经验。多年来,收获颇丰。
《释迦牟尼佛像》泥塑(复制)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弥勒像》 泥彩塑 (创作) 北京延寿寺
《文殊像》 泥塑 (创作)五台山殊像寺
传承 创新
我大部分时间从事的是古塑修复与复制工作,从1998年以来我所修复、复制和创作的寺观彩塑造像已近千余尊,其中多数陈列和供养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宗教场所。
在古塑修复中,我一直沿袭着传统彩塑制作手法,文物修复与创作作品方式完全不同,文物修复有着严格的制度要求,而艺术家的创作则要呈现自己的艺术风格,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
从事彩塑造像制作工作近20年,忙碌而幸福着。除了传统造像的制作和文物修复工作之外,我不断在创作作品,参加各种艺术展览。我的作品以宗教题材为主,创作中不仅要学习研究历代造像的艺术风格,更需体悟宗教思想。宗教造像的创作犹如“捆绑着跳舞”,有一套严谨的制式仪轨,如超越了仪轨,就远离了宗教,作品会缺失神圣感。我在创作中探索,努力寻找当下宗教造像的艺术面貌和个人艺术风格。
我不仅沿袭着传统的技艺传承方式带徒,还先后应邀在南京大学、北京艺术设计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院校开堂讲授传统造像艺术课程。传承传统艺术不易,但值得我们坚守。
《无罣碍》 铸铜(创作)
《关公像》泥塑(创作)
《弘愿如海》泥塑(创作)
《文殊菩萨像》泥彩塑(复制)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治崇庆寺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图中作品均为史延春修复雕塑及创作作品。
本文曾发表于《收藏/拍卖》杂志2016年第6期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